owenzhang的博客

决策的要素

字数统计: 774阅读时长: 2 min
2019/01/08
loading

管理者工作中,很大一部分就是决策。如何作出有效的决策?
先要了解有效决策的几个要素:

一、了解问题的性质

做决策前先对当前问题进行思考,是经常性问题,还是偶然性问题。如果是偶然性问题,把它恢复原状就完成了。如果是经常性问题,要制定一套规则来解决。

经常会混的是本质是经常性问题,但是被误以为偶然性问题,要仔细分析。例如运营环境总出现发错消息的事故,每一次看着原因都不同,都很偶然,不是配置错了,就是代码bug。如果当作偶然性问题,头痛医头脚痛医脚,每次都打补丁,看似解决,实则危机四伏。本质是对发消息机制的检查不够,包括权限流程检查,代码审查,运营异常监控。这三方面哪方面做了,都能拦住最后的事故,但是都没做,只要有一个地方突破了,就会马上触发事故。因此针对检查机制制定策略,是最有效的决策。

二、找出解决问题的边界条件

决策应遵循的规范。决策的目标是什么?换言之,最低限度应该达成什么目的?应该满足什么条件?用科学的术语来说,这就是所谓“边界条件”。
工作年限越多,遇到的问题越模糊,越难有明晰的解决方法。确定问题已经很难,再确定问题的边界条件,就更难了。
要找到边界条件,然后制定符合边界条件的决策,避免错误的边界条件的决策。

三、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

明确了问题的边界条件,之后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。解决方案要有多种,从不同方向考虑。一定不要只有一种解决方案。从多种解决方案中,根据衡量的维度,科学判断,得出得分,选出最优的一个解决方案。

四、化决策为行动

方案制定的再好,没有行动,也都是纸上谈兵。行动是耗时最久的一项。要找对的人来执行,确保执行的人能够按照既定的要求去做。

五、重视执行过程的反馈

对于管理者,很多时候看不到项目的执行过程。要有方法能够衡量执行的效果,是否符合预期,对预期结果做印证。可以从目标出发,从数据得到印证,结果导向。

再好的决策,也有符合情况的条件。随着时间的变化,从前的决策并不一定适合当前的状况,所以要重视反馈,及时修改需要改变的已有决策。

如何作出有效决策,是管理者的一项重要技能,要做到科学系统地决策,先从掌握决策要素开始。

CATALOG
  1. 1. 一、了解问题的性质
  2. 2. 二、找出解决问题的边界条件
  3. 3. 三、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
  4. 4. 四、化决策为行动
  5. 5. 五、重视执行过程的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