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wenzhang的博客

我能贡献什么-《卓有成效的管理者》第3章

字数统计: 1.5k阅读时长: 4 min
2018/10/18
loading

第三章 我能贡献什么

有效的管理者注重贡献,并懂的将自己的工作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,强调责任。 重视贡献是有效性的关键。有效性包括: 1. 自己的工作,包括工作内容、工作水准及其影响; 2. 自己与他人的关系,包括上司、对同事和下属; 3. 各项管理手段的运用,例如会议或报告等。 但大多数人只重视勤奋,忽略成果。 一个重视贡献的人,注意对成果负责的人,才算是管理人员,因为对整个机构的经营绩效负责。 所以,每个管理者都要经常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 「我能贡献什么」

管理者的承诺

要注重外部需求,而不是局限于自己的技术,所属部门等。只有外部世界才是产生成果的地方。 许多工作看起来辉煌,但是与潜在的贡献比起来,实在是微不足道。 刚开始做开发的同学,总是想运用新技术,升级新软件,各种尝试方法。如果被阻止还会有些愤愤不平。只是从技术的角度出发,没有从贡献的角度。明明跑的很稳定,为什么要去折腾换工具,升级软件也有很大风险,而且从贡献上也没有变化,但看起来很诱人,很振奋人心。 一般机构对成效的要求表现在: 1. 直接成果 2. 树立新的价值观及对这些价值观的重新确认 3. 培养与开发明天所需要的人才 直接成果很简单,就是组织的明确要求,考核指标生产指标等。 价值观对组织就很重要了,一个组织要有自己的主张和想法,否则难免解体、混乱和瘫痪。例如阿里巴巴: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。大家靠着相同的价值观汇聚到一起,当有时走到了分岔路,不知道如何选择时,价值观会为我们指一条明路。(如果看不懂,慢慢体会,有些经历就看懂了。人生也是如此。) 组织存活的时间可以比人的生命要长,要想基业长青,就要英才辈出,让组织有新的活力,让组织存活下去。培养人才就是对组织延续发展的贡献。 管理者常见的失败,不能或不愿意为适应新的职位的需要而改变。不能总躺在从前的功劳簿上。有时人的成功和运气也有关,但是运气不是每次都光顾,所以还是要重视客观环境,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,才能不断成功。 管理者要常想:「我能有什么贡献」这个问题。这才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,才是一个有发展的管理者。 自己也思考过这个问题: 以我的技术能力把架构做好,以项目管理经验把项目做好,为组织培养更多的人才。 把我的所知,所学,经验包括教训,都传递给年轻人,让他们能够快速发展,承担更重要的工作,产出更大的贡献。 一方面对组织有利,另一方面也是传承,我的今天也得益于前辈的悉心教导。

如何使专业人员的工作卓有成效

专业人员要开放,要把自己的知识让更多人能够理解。要从别人的需要角度出发,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,对社会产生作用,有效用,才能有所贡献,才是卓有成效。 不能守着知识敝帚自珍,脱离实际需要,那样产生不了价值。

正确的人际关系

有良好人际关系的管理者,工作也因此富有成效。 有良好人机关系的管理者,可能性格不同,但有共同特点:忠诚待人,令人乐于亲近。为别人着想。真诚。 一个好汉三个帮,人在组织中,在社会中,都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能把事情做好。我们的成长,发展,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,同样,我们也要帮助别人。有良好的人际关系,才能让别人愿意与你沟通,愿意帮你。一个人浑身是铁,能碾几颗钉。 有效人际关系的四项基本条件: - 互相沟通 - 团队合作 - 自我发展 - 培养他人 一些下属是不知道以贡献为重的,管理者有责任,让大家思考组织的期望,如何能有贡献。 希望下属以贡献为重:「我们的组织和我,应该期望你有怎样的贡献呢?我们该期望你做什么?如何才能使你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?」 给下属空间,让下属自己思考对组织的贡献,让下属自己设定目标。 团队间要互相支持,也要注重贡献,会更容易促成合作。在同一个组织贡献是一致的,大家都有所贡献,朝一个目标发展。

有效的会议

高效会议,在会前就想清楚会议的目的,开会必须真正有所贡献。 不能既主持会议又高谈阔论。 会议要高效,要有效,一个管理者很多时间都是在开会,这部分时间的效率,对有效性影响很大。

总结

思考我能贡献什么,就是从目标出发。能够让人在一团乱麻事务中,理出轻重缓急。 个人发展和贡献联系在一起,就能最大程度的被需要。 重视贡献,就是重视有效性!

CATALOG
  1. 1. 第三章 我能贡献什么
    1. 1.1. 管理者的承诺
    2. 1.2. 如何使专业人员的工作卓有成效
    3. 1.3. 正确的人际关系
    4. 1.4. 有效的会议
  2. 2. 总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