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wenzhang的博客

《暗时间》读书笔记(四)

字数统计: 761阅读时长: 2 min
2011/10/10
loading

  第三篇《跟波利亚学解题》
  
  这一章讲了很多数序的证明和对于排序的根髓的分析和讲解。虽然没有仔细看完,但是里面的对于好坏题目的分类——记住固有知识的掌握和考察推理知识的区别。
  
  分治的方法适合模块化。
  
  在书的后面让我知道了《如何走出软件作坊》这本书。
  
  手中有锤,心中无锤。任何工具都有其使用范畴和前提。始终别忘记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,why永远在how之前。
  
  不禁想起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,有时容易拿到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,有的团队都存在这种状况,对于需求,我们先要想why,而不是how。编码没有那么急,你连要做的东西是干什么的,什么场景会用都不知道,那对这个产品就么有充分的了解,做出来的东西能适合才怪呢。即使适合,那也是充当了一个代码翻译机器。没有把热情和想法融入到设计和开发之中。
  
  如果你心中专注与你想要解决的问题,那么你所看到的东西就会呈现出以往你没有看到的一面。
  
  确实是,对一个问题不停的思考,在你的头脑中占用了很多空闲的时间,那么很多触类旁通的东西都会给你启发,遇到和这个技术有关的人你也会多多询问知其所以然。就像阿基米德洗澡时得到科学启发一样。这样的故事屡见不鲜。
  
  普通人遵守规则,牛人无视规则,伟人创造规则。
  
 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,结论只是让我们能够使用,在研究的过程中,更关心的是发现的人一步步找到问题的思路是怎么找到的,是一个什么样的历程。所以要“授人以渔”,自己的发现和经历也要记录下来,因为人会忘记,会把做到的事情想得简单。
  
  后面对快排和贝叶斯公式给了很好的解释,让我收益非浅。从前大学里老师讲的吐沫横飞,还是很难理解,这本书三言两语,道出真谛,也是因为有从前的基础,但是让人印象深刻,重新拾起。单凭这一点,就觉得没有白看这本书。
  
  总结:
  
  最开始读这本书以为是一本时间管理的书,后来发现,更多介绍的是如何思考,如何解题。如何更好的利用大脑。对事物怎样才能分析到根源,找到原始的成因。中间用丰富的实验和心理学原理来解释。总之就是让我们跳出固有的思维,灵活思考各种现象场景,用大脑更好的解决遇到的问题。

CATALOG